近日,绥化市总工会发布《2025年绥化市五一劳动奖和绥化市工人先锋号拟表彰对象公示》,我校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获评绥化市工人先锋号表彰。


学生工作部“绥化市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
扎根育人沃土 铸就先锋荣光
——绥化学院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先进事迹
绥化学院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始终秉承“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工作宗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扎根学生工作一线,勇担育人使命。10余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20余项,成为全省高校学生工作的标杆单位,为绥化区域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立德树人,筑牢思想引领新高地。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部门始终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构建了“123456”学生工作目标体系。以“十百千万”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理论宣讲、红色研学等活动3000余场,覆盖学生3万余人次,得到黑龙江电视台、绥化日报等媒体报道50余次。立足绥化区域农村实际,着力打造“心手相牵——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0余次,获评全国志愿服务优秀团队、感动龙江年度人物团队、全省志愿服务“十个一百”优秀志愿活动品牌,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关工委、黑龙江省文明办分别来校组织现场会向全省推广经验。
二、文化育人,打造校园精神新名片。部门深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凝练形成了“‘五个关爱’大学生情感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品牌,2010年、2012年、2017年三度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成果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德育成果文库》,被《国内动态》《教育部简报》《黑龙江教育简报》等内参刊发推送,得到刘国中、栗战书、吉丙轩、顾秀莲、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以绥化区域非遗文化为根基,依托黑陶、剪纸、皮影等非遗项目,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劳健心、耕读润魂”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生活,培育学生奋斗精神。部门大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拓展新时代育人阵地建设新平台,获批黑龙江省首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用户活跃指数和共建指数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2025年两获“全省易班共建校优秀项目”。
三、服务育人,构建成长护航新体系。面对学生多元化需求,部门构建了“精准服务+暖心关怀”的全链条保障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开展“心灵驿站”“朋辈互助”等项目,着力建设“五维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精细开展危机干预工作,健全了四级网络体系,2023年获评“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批达标校”,分别获评全国、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集体。大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持续发挥学生寝室育人阵地作用,形成了“五进公寓”育人模式,获评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二等奖、全省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学生工作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疫情期间,学生公寓实施网格化管理,获评全省高校学生公寓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健全完善“奖助缓贷补”经济困难学生帮扶体系,2024年为4类1651名学生申办贷款1904.14万元,为12167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200.01万元。
四、创新驱动,开创智慧赋能新格局。部门紧跟时代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学生工作提质增效,依托“易班”平台加大校本化“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投入,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业务“数字化”“一网通”,易班迎新生模式获评黑龙江省易班共建高校优秀迎新案例。创新成果丰硕,《大学生情感实践教育模式》获“教育部纪念思政学科设立30周年优秀成果二等奖”“全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劳动教育》课程获评2023年黑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劳动教育教学成果获评202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12月15日《中国教育报》以“绥化学院以‘小切口’落实立德树人‘大文章’”为题专门刊发了绥化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典型经验,为全省高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五、团结奋进,锻造先锋队伍新风貌。部门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核心,落实目标管理,坚持层级负责、层级督办,形成定量、定性良性评价机制,部门2人入选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资源库、2人受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课程建设师资库首届专家,1人入选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库、1人入选绥化市首批新型社科智库专家,锻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队伍,形成了“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发展格局。推行“五个一”工作法,要求辅导员深入学生,年均谈心谈话超万次,切实打通了学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项目成果获批全省第二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培育项目。团队中涌现出“龙江最美高校辅导员”“全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高校易班优秀指导教师”“全省最美后勤人”等20余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