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图书馆10735本书有了“身份证”

发布者:孙俊超 [发表时间]:2017-04-19 [来源]:学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用智慧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特别方便,原来借书、还书如果赶上高峰期都要排队等,现在在借还机前面,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借还图书了。”2015级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孙晓雪兴奋地说。

3月中下旬,图书馆二楼新书阅览室多了2台自助借还书机,它们备受同学们青睐。读者可以自助借书、还书、续借、查询借阅时间,借书、还书瞬间变得像在自动售卖机上买饮料一样方便。

图书馆工作人员靳国艳介绍说:“图书馆原来的借还书流程需要工作人员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然后才能扫描条码;工作流程较为繁琐,而且借还书效率比较低。有了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省去了繁琐的过程,而且也不用再考虑条形码是否破损等问题。”

像人一样,2016年集中采购的10735本图书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是RFID标签。可别小看了这个标签,中间的小黑点被称之为芯片,目前主要来自进口呢,它可以实现图书的智能存储,容量大且信息可以重复改写。

馆长姜超介绍说:“智慧图书建设,是新时代‘互联网+物联网’融合的产物,已被发达国家高校普遍采用,也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广泛应用。这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管理理念上的变革。智慧借还系统的广泛使用,既能提高学生借还书效率,还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让高学历、高职称的馆员从死看死守图书的尴尬处境中解脱出来,进而主动为师生去做各种各样的贴心服务。”截至目前,我省只有六家高校引进了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我校是哈尔滨外唯一一家。姜超表示,智慧图书馆二期建设方案正在谋划,未来的图书馆将突出读者的中心地位,图书馆的功能也必然随之调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再造一个师生读者满意的图书馆。(记者战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