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我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省纪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进入分组研讨阶段。董广芝走访了纪委委员、纪检干部讨论组,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就贯彻落实省纪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提升廉洁意识的展开了讨论。
纪委委员、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被提高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净化灵魂。在面对诱惑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要时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纪委委员、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郭海滨认为,少数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以生活上的小节开始的。因为缺乏忧患意识和自省意识,被形形色色的名、利、财、色等细菌侵袭,直到在各种诱惑之下失去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新任纪检干部深感责任重大,时刻提醒自己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各项规定,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
纪委委员、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继梅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纪检干部,“身正”才能“垂范”,要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努力提高自身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敬畏之心对“权”,以淡泊之心对“位”,以律己之心对“利”,扛得住艰苦,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纪委委员、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吕旭刚说,田书记传达的省纪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令人深思、发人深省。作为一名纪检干部,首先要严于律己,用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约束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处处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一定要严守党纪国法红线,不越雷池半步。作为党员要有政治意识,爱党更要护党,用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纪委委员、图书馆馆长姜超发言时说,听了田国忠书记传达的省纪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倍受鼓舞。作为一名纪检干部,一定要严守思想防线,时刻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章党纪的要求,坚持用党章党纪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要把名利看淡,让心灵超脱,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正如董广芝书记在讲话中说的“安于工资生活,乐于家庭生活和勤于读书生活”,我们应该为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感到满足。
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审计)处处长刘海说,十八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指明了方向。作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党的纪律,不能抹黑党,丑化党。在学校纪律管理中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立足于早、着眼于小,把纪律挺在前面。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教育管理责任,强化执纪审查力度,通过严格执纪问责,教育他人,达到消除违纪行为的目的。
董广芝发表讲话,并指出,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纪委委员要有个“婆婆嘴”,常念监督的“经”,发现错误苗头及时谈话提醒。董广芝强调,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勇于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基层的落实。董广芝强调,旗帜鲜明的讲政治,纪委委员要在清正廉洁上发挥作用。作为纪检干部,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应将自己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行得正,才能走得远。董广芝就纪检干部如何落实监督责任、履行监督职责,提出五点意见:第一,要把《准则》《条例》作为为政做人的标准和底线。全体党员要对《准则》和《条例》的内容仔细研读,做到反复学、认真学,牢记《准则》和《条例》规定,严格履行相关要求,避免触碰红线。第二,党员干部要保持定力,不为外物所役,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担当,才能不被“围猎”。领导干部更要有定力,才能找准定位,明辨定位,经得起风吹雨打,才能不被“四风”侵蚀,不做“墙头草”。第三,纪委委员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要牢记纪委委员的职责和责任。第四,要推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地生根,使“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当碰到问题时,要层层提醒、层层教育,唤醒干部的《准则》《条例》意识,永葆政治本色。第五,纪委委员落实“一岗双责”,要从自我廉洁做起。纪委委员要在思想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清新,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遵守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筑起防线、抗拒诱惑。(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