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朝着梦想,我们再出发——盘点2016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者:孙俊超 [发表时间]:2016-12-30 [来源]:学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学团建设取得新成效,招生就业工作再创新高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通过入学教育、离校教育、党团主题活动、重大节庆日专项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争当“六有”大学生;通过“学工之声”微信平台和“学工之声”智慧校园平台开展渗透式教育,将理想信念、爱国精神、法治观念、创新创业意识、健康生活理念潜默化地融入学生头脑,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开展了文明养成活动,向文明失范现象亮剑,引导青年大学生讲文明、树新风,大力推动了无烟班级和无烟寝室建设。表彰了1个全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和11个大学生年度人物(群体)、11个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群体),以文明典型促进文明养成,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

二是强化学风建设,提升了育人质量。落实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严抓上课出勤率、自习出席率和诚信考试。开展争创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寝和先进班集体活动,表彰了8个优良学风班、39个优良学风寝,24个先进班集体。以学籍管理为主体,对学生学业情况推进“四色预警”,给予8名旷课超过60学时学生退学处理、2名旷课超过40学时学生留校察看处分。发挥班主任的学业引领作用,强化了专业类创新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全年有88支团队和102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上获奖,团队获奖为历年最高,国家级专业类学科竞赛获奖明显增多,青年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更浓了、学科创新能力更强了。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实践育人效果。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和“立德树人”的高度对“五个关爱”进行了优化,从以爱立足、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关爱他人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关爱型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我校《薪火相传、以爱育德——绥化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关爱型校园文化》荣获2016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我校升本以来第三次获得该奖项。

以“五个关爱”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年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累计参与学生3000多人,在绥化大地上深深烙印下了绥化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印记。2016年,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大学生联合会绿色扶贫调研团队被授予团中央优秀社会实践团队。40名毕业生成为西部志愿者,创造了我省单个高校志愿者人数新高。举办大学生创客活动周、创业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开展社团展演、创业经验交流等,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活动主体,有效提升了实践育人效果。

大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学工之声”微信平台和“学工之声”智慧校园平台开展渗透式教育,全年推送文章427篇;支持11个院系开通网上平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四是优化服务质量,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关工委老同志作用,加强学生寝室内务和环境卫生的督促检查,提高公寓服务质量;开展导师进寝室活动、寝室开放日活动,提升了寝室文化建设品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条件。不断完善“奖、助、勤、贷、补”多元化资助体系,为620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绿色通道入学,为1145名学生申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为487名学生办理续贷,为76名学生办理了校园地助学贷款,为244名学生办理了校园地续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干预能力提升,对340名疑似问题学生进行面询、咨询及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挥学生活动中心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审批制度,全年为108场次活动提供服务。

五是强化公寓管理,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2015届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与相关部门配合完成了毕业生寝室财务验收和离校退寝工作。做好了留校住宿学生的安全管理及迎新公寓的粉刷修缮。多次举办寝室文化活动,开展了导师进寝室活动、寝室开放日活动。协同相关部门完成了新区学生公寓备品的安放,服务设施的安装,卫生清洁等工作。全年以寝室安全为首要任务,与物业公司、关工委、舍委会一道对公寓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配合保卫部门进行了多次消防演练,使学生公寓管理全年无安全事故。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工作水平。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使用,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全年选派10名辅导员参加全国和全省辅导员岗位培训、选派14名辅导员参加全国和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校内举办三期辅导员岗位培训班,举办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支持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全年有37名辅导员获职业指导师中级资质、4人获心理咨询师资质。结合新生军训开展国防教育,加大参军入伍宣传和代偿补偿政策落实,全年共有64名学生应征入伍。

七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招生与就业目标。着力招生与就业宣传创新,合理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提高了第一志愿录取率、提高了生源质量,也提高了报到率。我校今年全日制本科录取3130人。其中:听障生本科教育录取50人;专升本录取242人;民族预科录取15人;普通本科录取2823人。成人函授招生根据实际报名情况下达计划为201人,其中:专升本99人,高起本1人,高起专101人。2016级新生报到率为95.97%,听障生本科录取报到50人,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开展“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活动,加快就业市场建设与开发,全力建设省内外就业基地。我校2016届毕业生共计2872人,就业率达到85.5%,高于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