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成功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学校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完成“三项重大任务”、实现“四个较大突破”的宏伟目标,为转型发展和建设特色鲜明、内涵充实的应用型大学指明了方向。这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回首2016,我们硕果累累,展望2017,我们信心满怀。值此年终岁尾之际,我们特别编发了“朝着梦想,我们再出发——盘点2016系列报道”,与全校师生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2016,期待我们的2017再创辉煌。
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强化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应用科研项目实现新突破。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21项,比2015年232项增加了81%。科研立项247项,比2015年107项增加了130%多;其中应用研究项目近150项,约占全年立项的60%,实现了应用研究项目过半的新突破,成为2016年科研立项的主体;获批省部级(含)以上项目22项,其中省级项目获批18项,比2015年翻一番;副校长李春雨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类别的突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资助1项,获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项目资助1项,实现了“十三五”时期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成功申报的开门红。全年获批纵向项目经费达136.6万元,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比2015年的51.4万增加了150.2%。
强化成果管理,高水平科研项目成果实现新突破。核算科研工作量津贴及高水平成果奖励约70万元,2016年1-10月公开发表论文241篇,高水平论文97篇(占比40.2%,比2015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首次突破40%;专著、编著16部,是2015年同期的2.3倍;授权专利63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全年获地市级、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项(高校科技奖、绥化市青年科技奖正在申报评审中)。其中获省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5项,佳作奖4项,在省内同等院校中居于前列。金凤有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获得市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杨凤霞的《史海探微》一书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称号。
强化项目牵动,“社会服务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精心筛选出“社会服务工程”项目38项,2015年延续8项,共计46个项目,比去年增加了17项,已完成5项,其它项目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其中,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王鹏团队负责的海伦野泰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蒲公英产品研发加工服务项目、王可答团队负责的明水县以秸秆为原料制备盐碱地土壤改良剂项目、马雪团队的青冈龙凤玉米服务项目、王斌团队的明水县春草园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中药栽培质量管理项目等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与市委宣传部、市局机关和兰西、绥棱、青冈、北林等县区开展校地合作共建,在多个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与兰西县的合作整体推进,实现全方位对接,合作涵盖九大领域26项内容,文学与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等都有具体项目参与其中,挂钱剪纸工作室、食用菌工作室6月15日在兰西揭牌,校县“双赢”局面初步形成。
强化平台建设,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攻关取得新进展。出台了《绥化学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办法》,允许和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0%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参加人、有贡献人员,充分体现了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市科技局合作,搞好成果发布和信息交换,积极为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实现专利转化1项。今年下半年,与市科技局合作,筛选出绥化市29家企业50项技术创新需求信息,组织5个院系的20个团队开展集中创新攻关,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生物质与丙烯酸交枝合成聚合物应用研究创新团队的金凤友秸秆综合利用进入二期研发阶段,其创办的黑龙江笃信农业高科有限公司正筹划和学校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投入加大,计划购置设备110.94万元,目前已完成设备招标59.5万元。
强化学术规范,学术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学术委员会召开两次全体会议,调整了学术委员名单,审议重建“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事宜,通过查处学术不断行为的实施细则和处理办法。承办了黑龙江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贯彻新理念服务新发展”学术专场暨“黑龙江省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发展研究绥化论坛”。以“阳光讲坛”为载体的应用型讲座、技术性讲座有所加强。截止到12月7日,组织了21场“阳光讲坛”讲座,累计举办了279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17人,校内教师4人。全年共组织11人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强化“双创”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有了新收获。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明确了创新项目培育区、大学生创业实践区(电子商务)、众创空间、产品展示区、合作洽谈区等五个功能区。论证食品、制药、计算机、黑陶、剪纸、食用菌等25个具体入园项目,确定了基地整体平面规划图,入园办公设备采购计划已制作完毕,预算资金150万。
重建“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智库建设有了新收获。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学校决定重建“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将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加强选题论证,针对寒地黑土前沿理论问题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对策服务,培育科研团队,开展学术交流,把研究所打造成为学校科研创新品牌。(科研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