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校召开校企合作工作汇报会

发布者:孙俊超 [发表时间]:2016-12-09 [来源]:学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12月7日,校企合作工作汇报会在教学主楼会议室召开。学校领导董广芝、张凤武、张宝军、田军、李春雨,教务处、科研处、对外合作交流处、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负责人及各教学单位党总支书记、院长、副院长参加会议。汇报会由教务处处长赵东江主持。

汇报会上,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农业与水利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体育系等11个院系依次就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思路作了详细汇报。

听取汇报后,副校长田军肯定了各二级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并表示,校企合作工作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列入了今年党政的重点工作,并确定2016年为我校“校企合作”年。在学校层面上,校企合作工作由张宝军副书记、李春雨副校长和我从不同角度共同抓,助推了校企合作顺利开展,扎实推进。校企合作是我们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田军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一是校企之间没有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校企合作中,学校积极,而企业并不热衷。学校只考虑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和设备为培养人才服务,而不考虑合作中企业能得到什么利益,那么企业不可能把育人功能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去主动承担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和企业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和企业只有双方互动,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利;二是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育人弱。真正的校企合作,应该是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企业共同参与修订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等,但由于校企追求利益最大化,它不会主动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内容多数限于订单式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方面,这种合作深度还不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效果有影响。三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管理缺失,教学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学校对实习学生指导、管理不到位,企业实施的实践教学内容有随意性。实践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要安排老师进入学生实习企业加强学生指导和管理。同时老师也得到锻炼,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强化了实践能力。

针对未来校企合作发展方向,田军提出四点意见:一要寻找企业需求兴奋点,通过参加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活动,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建立起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共赢,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二要围绕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转型和师资队伍转型。主要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每个专业至少聘请1-2名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每个专业引进一门企业课程。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引进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精英来校授课。三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深入落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四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构建“企业课堂”。把学生带到企业,把课堂搬到企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在理论指导下强化职业技能,实现专业和岗位有效对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田军强调,建立“行业学院”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借鉴常熟理工学院的做法,不要再只与某一家企业“一对一”合作,而是与特定的整个行业相对应合作。

张凤武校长对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总结时要求各部门、各院系要在2016年基础上继续抓好校企合作工作,促进校企合作有效对接,并希望2017年校企合作项目的规模和质量都能有较大提升,不断深入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记者张睿楠 商慧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