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用心奉献,薪火相传

发布者:万吉春 [发表时间]:2016-09-04 [来源]:学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冷雨骄阳,难挡新生求学热情;默默付出,方显志愿者无私奉献。三天36个小时的守候,三天252趟列车的等待,始终不变的是志愿者温暖的笑脸。迎新志愿者每天一次又一次做着重复的动作,拎行李、领路、陪同办理入学手续、领取公寓用品、整理床铺,热情、周到,不显丝毫混乱,把最温暖的心意带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弟学妹。

沙哑的声音

初秋雨后的绥化,早晚已有些许凉意。凌晨五点左右,天刚蒙蒙亮,校学生会的志愿者已经在“迎新第一站”火车站集合严阵以待。文学与传媒学院大三学生杨月就是其中一员。作为播音员的她,负责为刚到火车站等待校车的新同学介绍我校基本概况,“我校以‘厚德载物,经世致用’为校训,在‘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指引下……”虽然嗓音略带沙哑,但仍然坚持讲解。记者了解到,由于志愿者需要早起迎新,睡眠不足,加之迎新这几天的天气时好时坏,有不少志愿者像杨月一样略有感冒,但是他们无一不在坚守岗位。坚守在火车站的团委于维良老师告诉记者:“火车站有很多大三的同学自发来迎接新生,他们真的很棒!” 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于老师也像小伙子一样,抢着为新同学拎行李,打扫接待点,每天和志愿者一起,从早晨5点多忙到晚上10点多,搭最晚的校车回学校。

“我怎么感觉又饿了”

校车进入学校后,负责带领新同学办理入校手续的志愿者早早地守在停车点。“我们是迎新的第二棒,从这里开始,我们负责带学弟学妹办理入学手续直到送入寝室,而且每一个学弟学妹都有志愿者专项服务。” 文学与传媒学院的龙轩向记者介绍时说:“我刚刚吃完饭,送完几个新生后现在感觉自己又饿了。”他一脸不好意思地和同学讲到。由于新生接待点与公寓之间距离较远,一趟跑下来志愿者都汗流浃背,但他们没有抱怨。按15级食品科学班孙浩竣所说:“去年学哥学姐接我们,今年我们接学弟学妹,这是我们之间的羁绊与感恩,传承才是最美的感恩。”经济管理学院的商慧铭在接到物流管理的新生韦明时,得知他现金不够的情况下主动为他垫付了公寓用品费用。

精神的传承

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周而复始的默默奉献,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一项项贴心的服务都在彰显着绥化学院善行你我,志愿服务的精神。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级志愿者徐瑶告诉记者:“我是第一年成为迎新志愿者,对迎新的细节工作不是很了解,我的2014级吕成华学姐带我一起接了第一个新生,她娴熟的工作,热情的服务,很感染我,她告诉我一定要细心、周到,不能有丝毫马虎。”艺术设计学院2016级新生孙赫报到后也加入了迎新的行列,他说,能像学长一样帮助新生自己很快乐。奉献、有爱、互助、进步,虽然志愿者队伍成员在改变,但志愿者精神从未改变,志愿服务精神,始终在我校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之间薪火相传。(记者 何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