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以总书记“回信”为动力,将支教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

发布者:孙俊超 [发表时间]:2011-05-24 [来源]:学生工作部 [浏览次数]:

5月24日,《新闻联播》播发了胡锦涛总书记给北大支教团的回信,这一消息立即在我校师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曾经支教、现在支教和即将支教的学生通过飞信、网络、座谈会、抒写感言等形式学习总书记给北大支教生的回信。

5月25日,我校又组织支教生代表召开了座谈会,大家结合支教经历,畅谈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的感受,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李淑慧、教务处处长常汉东出席座谈会。

常汉东首先介绍了几年来我校组织大学生支教的情况。我校顶岗式实习支教于2007年启动,目前,已有1554名支教生在绥化市下辖的十县市最艰苦贫困地区及农垦系统进行支教,为缓解当地师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希望我校支教生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练好本领,成为担当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材。

曾在张维一中支教的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时兆宇学习总书记给北大支教团的回信想起了她自己的支教经历,总书记对北大支教团的肯定和期望,使她更加坚定了做好支教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即将毕业的她决定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响应总书记号召,继续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曾在四方台二中支教的计算机学院学生宫宝立说,有过支教的经历后,再学习总书记给北大支教团的回信,使自己对“淡泊名利、执著追求” 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他报名参加了服务西部计划,他希望能到最艰苦的地方继续锻炼自己。

正在兰西县平山二中支教体育系邵婷婷说,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到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给了她很大的启发,让她明白作为支教老师,不光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要当好使者,加强城乡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

现在兰西县兰河二中支教的文学与传媒学院安杉认为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做些事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自己很快乐,也从中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总书记给北大支教团的回信,寓意高远,充满深情,寄予厚望,自己也倍受鼓舞,她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即将参加支教的旅游与资源管理系的王鑫表示,在即将奔赴支教学校前夕,学习总书记给北大支教团的回信,心情十分激动。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以此为动力,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即将参加支教的外国语学院的张晓妹说,第一次听说“支教”这个词是在十年前,那时她的家乡建三江也有一批支教的老师,他们认真负责,富有朝气,如今她也有机会参加支教,她特别珍惜这个机会,一定按照总书记回信说的那样,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努力使自己有用之材。

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长李淑慧听了同学们的座谈很受感动。她说,总书记给北大支教团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支教生的关怀,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北大支教生的肯定,也是对我校1554名支教生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支教生的鼓励、鞭策和激励,希望同学们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在支教实践中,丰富阅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勇于担当,将支教接力棒一届一届传下去,不辜负总书记的关怀和希望。